“刚刚,从中国机械冶金建材职工技术协会获悉,公司16项创新项目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其中,我们单位8项成果榜上有名。”在公司检验计量中心创新项目推进会上,该单位政工科分享了好消息。
打造创新“小平台”搭建成长“大舞台”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创新创效工作,我们必须做到一马当先、敢为人先、奋勇争先。”针对创新工作,该单位主任这样动员。
为确保技术人员“有为”“有位”,成长有“通道”、建功有“舞台”,该单位以专业优势发挥最大化为目标,以生产经营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试金石”,持续深入推进“技能操作”向“技术研究”转变,营造“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岗岗都是创新平台”的氛围,将创新创效项目作为聘任人员的“敲门砖”,将“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成果征集作为全体职工日常“掘金点”,常态化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与员工快速成长相辅相成,技术研究热情不断升温。
“对制样机排灰冷却系统控制电路进行升级改造后,煤研磨机偏心室排灰和降温达到预期效果,年可节约电机、时间继电器等维修费用4.5万元。”在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评审前,项目负责人赵贵勤信心满满。
既要“一枝独秀”更要“百花齐放”
“创新项目是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实践,也是做好‘传帮带’工作的有效载体,创新创效项目要高效落地,后备人才是关键。”对于人才培养工作,该单位副主任从创新项目中找到了切入点。
该单位以“三级三师”“操检合一”为抓手,坚持“重要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年轻人才全面培养、专业人才专门培养”的原则,将契约化作为人才梯队建设的硬约束,深推“师傅拉着项目跑、徒弟跟着向前推”的“前有师傅、中有项目、后有徒弟”的协同并进模式,引导徒弟踏着师傅的足迹练就啃硬骨头、闯险难关的本领,在创新路上不断向下扎根、向上发芽。
“参与创新项目研究后,我不仅学会了解决温度传感器检定装置安全性及量值传递准确性技术,还学会了如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思路。”当得知自己参与的项目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后,职工杜飞燕信心倍增。
有“效率”的创新才是最实在的“效益”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创新项目推进慢了不行,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在技术进步项目推进会上,结合当前形势,该单位业务人员说道。
在推动创新项目快速落地上,他们坚持“急生产经营之所急、想生产经营之所想”的思路不动摇,找准并紧握创新的路径与钥匙,不断建立健全“一周一提醒、一月一推进、一年一考评”的阶段性考评机制和“挂图作战”督办机制,推动形成个人创新项目与同事比进度、与时间赛效率的新局面。截至5月底,该单位申报QC项目2项,申报科学研究、四新、技术进步等科技创新项目26项,自发形成技术提升研究类项目22项,职工技术创新项目34项,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实现创新“井喷式”态势和质效化落地。
“将‘一种氮氧分析用板条状试样磨制工具’实用新型专利应用于Q195热轧板带的成分优化及质量提升工作以来,促使吨钢成本下降2.9元,年可节约224.17万元,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开发钢中氮元素测定方法’的升级完善工作,力促该方法的应用实现由点到面的变化。”短暂的喜悦后,专业工程师李君荣又将心态调整到了另一个创新项目的落地创效上。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