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回首“十三五”,公司千辛万苦、爬坡过坎,在艰辛困难中洋溢着成就和幸福,很不容易!进步、正气、干事,不屈不挠,党政、党群、干群,上下同欲,正确的事情没有干不成的。
公司领导干部时刻将“员工幸福是为民情怀,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铭记在心、职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目标一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破楼兰终不还,瞄准“国内一流 行业领先”总目标,紧盯“提质增效、升级转型、绿色智能”三大主题,奋战“双目标”,实现“双过半”,党政同心,上下同欲,扛死肩、硬负责,为了企业发展,为了员工幸福等不得、慢不得,奋斗,奋斗,再奋斗!努力,努力,再努力!
在前进的道路上
有太多的奋斗值得铭记
有太多榜样带给我们力量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
回顾我们收获的荣誉和欣喜
让我们用这份荣誉清单
致敬那些奋斗的岁月
一起重温那些高光时刻……
“十三五”载誉而归
“十四五”奋力起航
龙钢的奋斗故事
始终与时代同行
回首闪光的足迹
激励干群勇向前
荣誉盘点是迈向美好未来的一次能量积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全身心投入到落实集团“2.26”党委(扩大)会议精神上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干群同心奋战“双目标”、夯实“双挂钩”、严格“四类层”,始终牢记“感恩、知责、律己、有为”八字要求,扎实践行“党建领航、班子引领、干部走在前列”工作机制,扛死肩、硬负责,以龙钢人的担当和使命,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近日,从陕西省金属学会获悉,公司炼铁厂《烧结配矿结构优化及主矿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喜获“陕西省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近年来,该厂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围绕铁前“五推进、一开展、一倡导”创新工作机制,在创新体系建设、培训交流提升、科技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与工艺质量、生产成本的高效对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今年伊始,该单位细化完善《炼铁厂科技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项目定义、管理程序、管理机制及人员职责,规范科技项目前期申报、论证、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结果验收、考核分配等环节,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参与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确保创新项目可行性,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智能制造在铁前系统应用的建设步伐,通过运用手机APP实现掌上监控、引进高炉专家系统等措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工作对铁前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助力企业创新能力再提升。
聚焦国内科技前沿 对标行业学习先进
为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撑力量,该单位瞄准国内各大平台前沿,立足中钢协、冶金交流中心数据,积极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1月至11月份,以“走出去,带回来”为目标,该单位共组织关键人员外出对标10余次,对原燃料条件、经济技术指标、炉况操作参数等多个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学习,并迅速结合本单位实际,将对标成果成功转化为可操作性措施进行实施。据悉,1至10月份,中钢协高炉利用系数排名前进4位,综合焦比排名前进6位,入炉品位排名前进4位,有力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推行人才培育机制 壮大创新人才梯队
深入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以“大学生管理、科级干部管理、岗位明星评选、高技能人才管理、后备人才培养”为创新人才培养载体,通过聘任高技能人才“师带徒”平台,不断提升技术型后备人才岗位业务、故障排除及创新能力,打造“管理潜力+创新活力”型技术人才梯队;设立高炉、烧结机见习工长岗位平台,抓住创新人才关键成长期,常态化竞聘、培养、上岗,保持炉机梯队良性循环;发挥王军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技术带头作用,将35周岁以下在岗大学生按照专业纳入后备人才库,定期开展系统性培训等,不断培育和壮大创新人才,确保为科技工作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2021年,炼铁厂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抓手,通过科技创新和工艺技术改进提升,进一步夯实各项科技基础管理工作,加快科技革新步伐,确保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2007年
1月20日 集团公司禹龙品牌荣膺陕西十大自主品牌。
11月14日 集团公司荣获陕西省第四届“信贷诚信企业”称号。
2006年
6月 集团公司荣获陕西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称号。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