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青青,粽香悠悠。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比较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早早起床忙碌着,让粽香飘香四溢。
记忆里过端午节,人们至少要提前两天准备,最先准备的就是过端午必不可少的粽子。以前包粽子的粽叶都是河边的芦苇上取下,取之于自然。在乡下老家的小溪边,逶迤着绿意盎然的芦苇,一根根芦苇“齐刷刷”地站在溪流边,怎么也不失亭亭玉立的风姿。那一抹青绿,犹如一叶扁舟。风吹过,叶与叶碰触,奏响“沙沙”的悠扬曲调。
芦苇受清澈溪水的滋养,长得宽大且肥,最适合包粽子。端午节前人们钻进芦苇丛,把宽大、散发着清香的芦苇叶掐下,放进菜篮带回家。接下来,端午的香味便在绿色的粽叶间荡漾开来。烧一锅滚沸的水,迅速把洗干净的粽叶焯水。翠绿的粽叶遇到热水就变为深绿,仿佛沉淀了芦苇的青葱岁月。在处理粽叶前,盆里已经泡好糯米,待粽叶过水后,放入凉水冷却便可以包粽子了。
记忆中,母亲包得一手好粽子。抓一把糯米塞进卷成漏斗状的粽叶里,或是加一颗蜜枣,几颗花生,或是加一勺红豆沙,或是什么都不加,然后用粽叶封住“漏斗口”,再包裹几下,最后用棉绳捆扎紧,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包好后,放入大铁锅开始煮。滚沸的开水激发出芦苇叶和糯米的香,这香味具有“侵略性”,即使盖着锅盖,也阻挡不了那清香四溢。等焖上一晚后,解开粽绳,剥开粽叶,吃一口里面黏黏的糯米,嫩滑爽口,那香甜,至今让人难忘……
粽子香,满心房,随后便是制作香包。香包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因此,端午节无论男女老幼,都有属于自己的香包。孩子们穿上“五毒”肚兜,手腕脚腕戴“馄饨”五色线香包,大人的香包多为元宝样,或者红色朱砂牌。且不说大街小巷,那些琳琅满目的香包看得人眼花缭乱,单是那特有的一股香就足以沁人心脾。
端午节,既是传统更是情怀。锅里的粽子,门前的艾叶,散发清香的香包都是为了等待亲人的到来。待白日暑气散去,袅袅炊烟升起,柳叶样的月牙儿悬在浅蓝色的夜幕,星星点点的光芒从家家户户的窗户透射出来,汇成人间的星河。等到天黑,一家人围坐一桌,粽香弥漫,笑语盈盈。晚风携来粽叶的清香、艾叶的药香,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永远飘逸着家乡的气息。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