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求学、离家、工作、结婚、生子,这种人生轨迹是很多人所要经历的。不知何时起,对于家乡的思念变得愈发强烈。这种思念伴随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或浓或浅,但是却不曾淡去,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浓厚。
外地求学,那是第一次离家。对于当时的自己而言,告别了苦熬的高中,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甚至这种期待已经远远超过了对家乡的不舍和父母的牵挂。那时的自己只知家乡只是一个地方,不曾回味它的深刻含义。那时,刚刚离家,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每每感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内心所能想到的便是第一时间回家。在求学时的记忆中,家乡就是避风港,可以消散一切的不愉快。等到毕业找工作时,也从未想过自己的父母,只知道要去到更远的地方,凭借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所以那时,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单位,怀揣激情,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
第一次深刻地想家,是在工作的第二年。那时的自己因为工作中的琐事,变得萎靡不振。那时的家乡,就仿佛是内心的安慰与希冀,自己更像一个受伤的孩子,好像只有回到那里,才会获得动力。但是,现实却一次次地挫败我,而自己也逐渐成熟,那时的家乡已经成为了一种奋斗目标,只有自己不断地出色,才会给予父母优质的生活。
如今,当有了自己的家庭与孩子,才真正懂得家乡的真正意义。家乡已经不仅仅是出生成长的地方,更多的是父母的叮嘱。年轻时的逃离家乡,往往是年少冲动,等到真正地懂得,才发现这已然变成了一种奢求。父母对孩子的期盼与归来,是牵挂、是不舍,更是无可替代的思念,而年少时的孩子却不曾体会与发现。
离家的游子,无论何时何地,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有一份思念。或是对童年的回忆,或是对父母的牵挂,亦或是对故土的热爱,但是我们所能做的往往很有限。我们无法如同儿时一样,快乐地嬉戏玩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空闲时间,多回去看看。中国人的思想是落叶归根,家的牵挂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化,这种情怀如同种子,早已经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