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夜晚,繁星点点,月光皎洁,树影婆娑,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由于室内闷热难耐,无论乡下、城里,人们大多会选择在室外活动和休憩。
日落西山,暮色四合。城市的路灯亮了,天上的街灯现了,星星眨着眼睛布满星空。虽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情怀,但城里人依然会三三俩俩,或携妻带子到公园或市郊避暑纳凉,放松身心。南湖边,一队着装统一的妇女伴着舞曲,跳着欢快的广场舞,身旁一群快走族踩着动感的音乐节奏,步伐一致疾步而过。年轻的父母看着孩子在南湖边玩沙……,城市里灯光璀璨,流光溢彩。一幅歌舞升平,珠光宝气的良辰美景。与乡下相比,城市像一位仪态万方的贵妇,展露出万种风情。而乡下的夜晚就冷清多了,缺少城市的柔情蜜意,却多了一份纯真质朴,充满浓厚的田园乡土气息。
路灯把斑驳的树影拉得很长,我走在明暗相间的街道上,伴着模糊的记忆,那么多孩童时代的生活片断潮水般涌上心头……
临近傍晚,看着夕阳的轮廓慢慢没入西边的山峦,无边的天幕慢慢落下来。月亮升起来了,满眼清辉,乾坤朗朗。“倦鸟归巢人返家”。恪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文化的家乡人也拿着农具,赶着牲畜往回走。乡间的小路逐渐热闹起来。路边草丛中蚂蚱、蛐蛐演奏着不同的音乐,远处涝池里蛙鸣一片,蝉抓住这短暂的黄昏,“吱吱”声激昂高歌。村庄里炊烟袅袅,夹杂着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家家开始简单的晚餐。晚饭通常以馍,菜,米汤为主。吃过晚饭,人们摇着蒲扇走出家门,慢慢踱到村南口的大槐树下,有地里的野风吹着,那里凉快多了。人们聚在一起,三纲五常,奇闻轶事谝闲传。“谁家又有什么新鲜事,今年庄稼收成,花椒价格啦”,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这里是村上的新闻传播地,什么大事小事都能打听到。妇女们拉家常时还不忘拿上针线活,纳个鞋底或绣个鞋垫两不误。那时候,人们之间没有那么多利益冲突,也没有相互攀比的心理,一种慢节奏的简单生活,没有生存的压力,悠哉乐哉。现在看来,这可能会是我一生中经历的一种最理想的人文社会。
夏天的夜晚还不只是这么单调。那时候,由于电视很少,只要逢上放露天电影,就如同过节一般热闹。孩子们欢呼雀跃,早早地去搬凳子占好位置。相互见面还在互相打听电影名字,通常有人会说《银幕下的狗熊》,有一段时间我还不能理解,有聪明者一语点破,才知道那是取笑自个的。那时候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闪闪红星》《开枪为他送行》等战斗片。等到影片结束,伙伴们还在互相讨论其中难忘的情节,评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孩童纯净的内心世界里,好的坏的就是他们衡量世界真善美的一杆秤,充满了无邪和天真。
夏天的夜晚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天刚擦黑,伙伴们就一块打着手电,去村口的树林里逮知了猴。知了猴一到晚上就从土里钻出来,它最爱往杨树上爬。逮上几十个就是第二天的美餐,油炸知了猴绝对是那时候的美味,那种唇齿上下翻滚所带来舌尖上的快感与现在坐在夜市上去吃绝对是不一样的。特别闷热时还会逮蝎子,蝎子到晚上就会出窝,在石头缝口,土崖边乘凉,手电一照它就一动不动,用镊子夹起来放到瓶里。隔几天村里就有收蝎子的,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成为数不多的钞票,那种高兴劲就甭提了。
夜已经很深了,午夜的月光水一般从身上淌过,宛如一条静默的河流。在外边的大人,小孩都会各自回家休息。午夜夜凉如水,渐入佳境,它努力延伸,试图触摸黎明。寂静的村庄慢慢进入了梦乡,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夏夜的记忆宛如一幅幅画卷,渐行渐远。在生命的长河里只是泛起了一点点浪花,但它已成为我人生经历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并且无法删除,还时常让人留恋,让人回味。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