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挂香囊,以纪念逝去的屈原。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超市里的粽子也琳琅满目,而我却越来越怀念小时候粽子的味道了。
小时候喜欢过端午节,因为不仅能吃到喷香的粽子,还可以挂着妈妈亲手做的香包到处炫耀。一群小屁孩聚在一起比较脖子上挂着的各式香包,高兴的嚷嚷着“快看,我的香包是‘馄饨’形的,好香”“我的是心形的,我的也好香”“我的是小动物形状的,颜色可漂亮啦……”欢乐的童声充满了整条巷道。
每到端午节前几天,各家各户的大门环上就开始陆陆续续插艾草了。听奶奶辈的人说艾草发出的气味能祛虫蚊,香包能避邪。到了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把泡了一天一夜的江米拿了出来,准备包粽子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时我和哥哥就充当妈妈的“小助手”,我们把洗好的芦苇叶和红枣从厨房端到客厅,只等妈妈来包了。只见妈妈拿起几片芦苇叶一折一叠就围成一个圆锥形,再放入红枣和江米,用多余出来的叶子盖上,再绕上几圈,压实,要包得密不透风,最后用棉线扎紧,一个圆锥形粽子就包好了。妈妈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盆里的江米就包光了,再看看包好的粽子,一个个像圆润饱满的胖娃娃,摆在竹子制作的盘子里,真是好看极了。再看看我包的粽子,不是长方形的,就是有米粒儿调皮地跑出来的,任我怎么包也包不好。纵使这样,我依然乐不思蜀,沉浸在包粽子的欢乐氛围中。
我们家的粽子是用灶火煮,只见爸爸用鼓风机早早地把灶火升起来,伴随着鼓风机特有的声音,锅里的水沸腾了,妈妈把包好的粽子一一放进了锅里,盖上锅盖,不一会儿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粽子就上桌了。碧绿的芦苇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芦苇叶和糯米的香气与营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一层层剥开它的外衣,露出里面软嫩香滑的粽肉,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呀。妈妈帮我们把粽子剥到盘子里,撒上蜂蜜和白糖。嘴馋的我和哥哥,等不及放凉,捧起盘子来,用筷子拨开,挑一块放到嘴里咬上一口,口齿不清的对妈妈说:“真好吃”。妈妈微笑着用手抹掉沾到我们脸上的米粒儿,将那几个怎么不好看的 “丑八怪”粽子吃了。
如今工作越来越忙,粽子也变得多种口味,可是总觉得外面的粽子都没有妈妈包的粽子香。因为妈妈把对我们的爱都融入到了这一小小的粽子里,纵使时间飞逝,岁月流失,父母对我们的爱依旧是不变的。我想这就是我念念不忘的粽子的“味道”吧。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