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觉得,中国人都有一种故土难离、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
在美国人的科幻电影里,当地球环境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时,他们常常选择的是坐上飞船寻找新的行星。而在中国人的电影中,却是带着地球去流浪。当处于昏暗的电影厅里时,或许想到真有那么一天,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不明白何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何为“欸乃一声山水绿”,何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巨大的工业化齿轮机械,枯燥地在运转了一圈又一圈,中国传统文化的田园、山水、隐士等,皆随时代而去,渐渐消逝了踪影。
可总有些东西,是会镌刻在人们的血肉与骨骼上。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心,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故土难离,还是那带着地球流浪的志气与慨然。
这大概是《流浪地球》给笔者的感受,不仅是惊讶于中国电影的特效水平,也不仅是慨叹于作者刘慈欣那超前的科幻思维与想象力,更多的则是“穷途末路时,人性的光辉与对希望的执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气节,从苏武牧羊十九载、贝加尔湖畔冰冷的湖水开始。史书上记载“武留匈奴凡十九年,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短短的几句,向深看去,是那无尽的血泪与坚守。甲午战时,军至金州,城中人皆逃散,唯金州教谕王献廷独坐署堂内,不肯离去。他说:“我教的都是舍生取义的经典,如今时穷,哪有我逃亡的道理。”于是在墙上赋诗,静坐等死。
电影院内灯光明明暗暗转换,仿佛此时已是末日。忽然想起《流浪地球》原文中的一段话,“你听着,亲爱的,我们必须抱走希望,这并不是因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在前太阳时期,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利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时间,我们都要拥有它!”
一息尚存,希望不灭,闪耀着的是人道主义的光辉。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由下水道爬向自由与光明的男主人公安迪;是将旧中国推向光明一代又一代像康有为、梁启超革命先烈;是不放弃希望,带着地球去流浪的人类……因为无论最终的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他们决定选择希望!”
灯光亮起,《流浪地球》散场了,那一刹那的灯光,仿佛是上帝救赎的光芒,是带着光明与希望而来的。
()
|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