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2022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2-11-26 01:42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本报记者 朱晓波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十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经摆上了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在112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协办的“2022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蒋兆理进一步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倡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需要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今天召开的研讨会以“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恰逢其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借此机会深入交流,互学互鉴,探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策略和路径,探讨绿色转型的新思路,为落实“双碳”目标注入新的动能。

2022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会议主题是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国家、省份、行业和企业四大层面的低碳转型,包括转型路径、技术应用、风险防范、就业转型等议题。这次会议邀请到20多位中外专家,分享和交流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建议。 

发言的国内外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国际气候高级战略总监杰克·施密特(Jake Schmidt)和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代刘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宾主持会议。来自政府部门、驻华使馆、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的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多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包括发电企业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低碳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 、重点省份减污降碳和能源转型和行业低碳技术创新等。

 

未来5-10年是防止高碳锁定的关键时期


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代刘强表示,未来5-10年是尽早实现碳达峰、防止高碳锁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社会公平等多种要素,不断识别和解决能源转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经济和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快推动清洁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加强能源供应测和需求侧的互动,以构建更有韧性的新型能源体系,实现转型和发展的双赢。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表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并与化石能源协调互补,先立后破,是我国能源的战略方向。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并行不悖,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国自己可以掌控的,不依赖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幻,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实现双碳目标是顺应绿色发展时代潮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双碳目标的实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科学的转型过程,需要深度的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企业参与,要保持战略定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是指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生态资源为核心要素,从事生态产品保护、生产、开发、经营、交易等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只有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才能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才能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试点型、示范式、盆景化转向生态惠民、生态富民,乃至建设美丽中国的产业形态。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尚处在形成期,需从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理清产业范围、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亟需从生产、消费、交易、分配全流程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表示,未来我国合计需要14万亿度电,人均就是1万度电 ,将高于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目前的水平。届时80%多的装机容量都是风电光电,这就使得电源结构跟现在大不一样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是能源革命的中心任务,同时也需要应对零碳电力供给与用电需求的季节差、大比例风光电导致日内逐时的供需差等问题。至于未来的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应努力实现全面电气化,尽可能利用电力替代燃料。这当中最核心的任务是农村新能源系统的建设,因为它既是零碳燃料的提供者,还是新型分布式自律式发电的先遣尝试,所以应该是中国能源革命的始发地。

NRD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什·巴普纳(Manish Bapna)表示,今年,气候变化给全球的经济和稳定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国正努力应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届会议刚刚落幕,各方首次同意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帮助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灾难。在中国,得益于政府和市场的支持,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储能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未来,我们也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继续合作,助力中国加强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国际气候高级战略总监杰克·施密特(Jake Schmidt)表示,虽然全球的减排力度与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所幸上周刚落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取得了重要进展。大会批准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以帮助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补偿气候灾害对其造成的“损失和损害”。大会还决定增加资金投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以及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根据刚签订的“公平能源转型伙伴关系”(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协议,多国提供援助资金支持印尼关闭燃煤电厂,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并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排放达峰。

NRDC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构建,在此时举办绿色转型国际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NRDC将通过与各个合作伙伴探讨国家以及重点省市、行业和企业的低碳发展路径,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煤电行业如何兼顾低碳减排和安全保供?


在“1+N”政策体系的规划指导下,我国陆续对煤电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目标,明确未来煤电发展需要兼顾低碳减排和安全保供的双重要求。在发电企业转型环节,专家们探讨了重点发电企业的转型路径。专家们认为,发电企业低碳转型应以电力整体供需形势为基础,以做好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优化组合为主要着力点,顺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向,从煤电业务转型、新能源业务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拓展三方面出发,探索发电企业转型路径。另外,发电企业的低碳发展,特别是煤电转型,需要多项政策市场机制联动支持,来激发企业积极性。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介绍了他的团队与NRDC合作的《“双碳”目标下五大发电集团发电业务低碳转型研究》的主要发现。五大发电集团而言现在处在转型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所以要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立足各自企业的特点和定位,找准业务转型的战略方向。就中国的国情而言,我们的煤电不是简单的退出或者关停,它存在煤电业务自身转型优化,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增长以及二者融合发展这三个层面的重点内容,这也是发电企业探索电力业务转型的主要出发点和主要抓手。需要在明确区域煤电功能角色定位的基础之上,从严控增量、改造存量和科学减量,三个量的角度去把握煤电转型的合理路径。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副总法律顾问陈宗法表示,“十四五”,煤电企业“三改联动”会有序推进。灵活性改造这块预计会比“十三五”完成得要好一些,因为“十三五”辅助服务政策还没有到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十四五”有了一些明显的改善。但是各地区、各个企业推进不均衡,少数企业也在等待观望, 原因是改造任务比较重,标准也比较高,平均煤耗要降到300克以下,进行深度调峰的比例也有明确的要求。此外,现在煤电普遍亏损,“三改联动”投入资金不足,激励政策还是不够具体明确 。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丽萍表示,在近期转型方面,不管是企业转型还是技术转型,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减少发电用煤。所以,近期的重点还是要继续提高电厂的发电能效,同时需要持续加强煤电厂灵活性改造。远期来看,在提升跟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运行的互动能力方面,需要做好用户侧的需求响应能力的挖掘,以及用好新的储能技术。燃煤机组的存在价值,不再主要体现为能量的提供者,而是查余补缺、托底保供。目前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至少在碳达峰前后),一旦出现长时间周期及跨季节性的风能太阳能出力不足的情况时,能及时顶上的可能还只能是燃煤机组。为有效支持煤电转型,需要在市场机制及系统运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变革,尤其需要进一步细化电力市场产品,体现各类技术或市场主体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及可靠供应方面的贡献与价值。

北京京能能源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梅东升表示,目前煤电三改联动在国内是可行也相对成熟的,但还存在一些应用和实施上的困难。如存量机组提效升级改造上就涉及煤电整个系统诸多设备和材料升级,投资较大。再有就是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建议要和储能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储能技术的融入,灵活调节能力和范围也会受限。另外,煤电绿色转型除了自身转型更需要同风光水等其他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实现多能互补融合发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煤炭煤电应该是典型的中国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解决煤炭退出和煤电退出问题。 如何退出不仅仅关系到政府,关系到老百姓,涉及电价的问题,保障供电的问题,还涉及到企业,企业日子比较难过。但企业还是要转型,而且要咬牙转型,现在不转型的话以后转型可能更难,越往后成本越高,这是明显的经济学道理,这是煤电退出的问题。 煤电机组我的理解是接下来的技术以灵活性改造这条路径为主, 政府政策上必须从灵活性改造这一点政策上发力,保证灵活性改造最终还有钱赚。煤电系统的退出,应该以利用小时数的逐步降低来实现。政府政策必须要从现在就要考虑低利用小时电力企业的生存问题,要确保在碳中和进程当中煤电发挥它的作用,同时又让它有生存的空间。

 

绿色转型和低碳技术攻关需要多方合力


在低碳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环节,与会专家从风险防范、气候风险、能源行业就业转型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政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从转型公平性和转型重点之间的关系、化石能源高碳锁定和巨额资金沉淀、以及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的转型节奏三个角度讲述了零碳转型进程的风险防范。潘家华表示需有定力,有方向,有序从高碳化石能源转向零碳的可再生能源,从而实现碳中和。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表示,未来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气候损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显著。而在碳中和目标下,气候损失占GDP比重可以控制在2%以内,远低于高排放情景。碳中和情景将在2050年前减少50%的气候损失,2100年前减少80%的气候损失。

国际能源署专家Daniel Wetzel强调,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比化石能源工作岗位的增长更快。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就业人数第一次超过了化石能源的就业人数。为实现气候变化的温控目标,化石能源的工作岗位将会继续减少。2030年前,预计采煤业的工作岗位将出现最大降幅。各国政府必须制定适合本国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人为中心的能源转型”包括支持化石能源从业人员的再就业以及保障能源可负担,这对赢得全社会对低碳能源转型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在行业讨论环节,与会专家着重探讨了低碳技术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绿色转型和低碳技术攻关需要多方合力。 

中关村储能技术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俞振华表示,储能技术的突破取决于高性能的储能材料、储能单元和储能系统的研究,是典型的涉及多学科、多尺度有机融合的科学技术问题。未来储能发展前景广阔,保守场景下,2026年新型储能总装机将达到48.5GW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53.3%;理想场景下,总装机将达到79.5GW,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9.2% 

在重点省份环节,来自山西、内蒙古、河南的专家分享了重点省市近期在减污降碳和能源转型上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些省份大多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偏重且污染物排放量大,它们的转型对全国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专家们认为,重点省市应注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效水平,培育低碳新兴产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专家曹东表示,“十四五”期间,若想实现汾渭平原煤炭消费负增长,需进一步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清洁能源发电发展、降低发电煤耗。逐步提高工业电气化水平、优化重点行业原燃料结构。由此,电力领域煤耗增长可放缓,工业领域煤耗有望持续下降。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官方VIP认证)-ios/Android版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