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艺术园地 散文

情满端阳节

2019-06-12 16:50    来源:炼铁厂    作者:亢军侠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龙舟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有吃粽子、挂香包、插菖蒲、赛龙舟等活动,传说中有纪念屈原、祛病防疫的说法。临近端午节,集市、商场、街道里五颜六色的香包、香喷喷的粽子就会渐渐多了起来,惹得游人频频驻足。

        夏日的早晨,踏上韩城古城那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街道,清凉的晨风吹着面颊,那些扑面而来的香包挂串飘来阵阵香风,撩人心神。眼前一位约莫五六十岁绣荷包的大娘灵巧地穿针引线绣着香包,亲切慈祥的面容,仿佛带着我进入端午文化艺术长廊,品味不尽儿时端午节的回忆。

        小时候,家里人口多,父亲去了很远的宁夏当兵。田野里青黄不接,村落上炊烟萧索,麦收前后是全家人最喜庆的日子。当布谷鸟叫声响起,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就成了全家的希望。那白馒头鲜香的味道,点缀着祥和的初夏端午。

        那时候,我们一大家人吃的经常是黑面馍或玉米馍,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有好吃的饭菜。吃的快乐占据了我童年的大部分回忆,那些简单的快乐总能让我们忘记物质的贫乏。每逢端午节,母亲早早地采购江米、粽叶、红枣……端午前夜,母亲就在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泡好江米。青绿色的粽叶也是水煮过的,拿出两片粽叶错开折叠,折叠成漏斗形状。在漏斗中放入一小半江米,再放几粒红枣,然后再放点江米把红枣盖住,折叠粽叶把江米全部包住,最后用棉线缠绕捆扎几圈,大概上锅蒸四十分钟,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在母亲的指导下,我一边像模像样地慢慢学做粽子,一边听着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真想把粽子做大一些,不要让那些鱼鳖海怪啃噬诗人高洁的身体。如今的端午节,肉粽、咸蛋粽子各种味道粽子琳琅满目,而童年的粽子特别的香,特别的温馨,竟是许久没有出现过的温暖。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与门楣上葱葱郁郁的艾草一样,端午节的香包也装扮着我们的童年岁月。顺着街道远远望去,一串串一簇簇五颜六色的香包随风飘动,在古老的明清时期的状元府、东营庙、城隍庙等房屋建筑映衬下越发漂亮。

        走到摊位前俯身仔细一看,有兔子、老虎、小猴子、小猪、小羊,它们活灵活现,似乎都是会发出叫声,农家院里可爱的小动物,还有粉红的草莓、金黄的南瓜。我拿起一个小老鼠仔细端详着,大娘顺便拨拉了一下细长的老鼠尾巴,“这都是手工做的,每个都有故事。做香包要串珠子,包香草,这些要花费好多心思。”大娘一个个如数家珍,给我慢慢讲着这些香包的做法。不由地感叹大娘可真是心灵手巧,我也想回家学着做。

        边走边欣赏,仔细闻着沁人心脾的香草味,有一位大娘还热情地赠送我一枚红色朱砂牌,还一边说“你们都经常出门在外,挂在身上对身体好,药草驱邪避毒。”我感激不尽地连连道谢,似乎在这里也感受到邻家老人的满满祝福。从街道北头走到南头,衣服上挂了好几个花花绿绿的香包,她们都把我当亲人了,我也似乎看到了母亲远在家乡的牵挂。戴着浓浓的爱意,我默默地祝福她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这是一个清洁工的奶奶做的,老人家都九十岁了,眼睛还能看见做针线呢。”一位大姐微笑着给我说着她挂的香包,“你看这五毒图案,都是一针针绣上去的,真了不起,咱们年轻人也要把韩城文化传播下去。”是啊,这样充满浓浓故土情味的端午节,不就是让我们继承传统民族风俗,不忘记过去的岁月,珍惜今天的生活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每到端午,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萦绕在心头。看着那可爱的粽子,红艳的香包,满满都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而那些家家户户亘古不变的虔诚,在粽叶青青与粽香袅袅中,纪念屈原的活动已经定格成一种文化符号。它蕴含着兴废存亡,以身殉国的精神,心存一念九死不悔的执着,路漫漫上下求索的笃志。闭上眼睛,那粽香如蜜般清甜,那艾草和菖蒲却如沉香,还有那荷包,药香清冽,丝丝缕缕缠绕着思念和祝福。

上一篇: 父亲的座驾
下一篇:我的母亲
  • OA系统
  • 企业邮局
用户名:
密 码: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建言献策 | 企业邮局 | 联系我们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党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营销部:0913-5182135
  
版权所有 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官方VIP认证)-ios/Android版 © 2024 陕ICP备05004228号

陕公网安备 61058102000140号

Baidu
sogou